01
中国疾控中心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02
这个数据跟之前世卫组织公布的猴痘男性患者比例基本一致。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6月6日发布的全球猴痘趋势报告显示[1]2022年以来持续爆发的猴痘疫情,主要与一个或多个伴侣发生性关系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相关。全球病例的主要特点96.2%病例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18-44岁男生为最受累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9.0%;在已知性取向的病例中,84.1%的病例为男男性行为者,其中7.8%为双性恋男性。性接触为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占82.0%,其中最常见的暴露环境是有性接触的派对环境,占66.4%。
,根据中疾控6月份猴痘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2],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但并不代表猴痘仅仅只能通过性传播,任何与有症状者密切接触的人都有风险,与多个或新伴侣发生性行为的人群风险最大。
猴痘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密切接触传播,包括面对面(如交谈、或呼吸时彼此靠得很近,可能会产生飞沫或短程气溶胶);皮肤对皮肤(如触摸或/肛交);口对口(如接吻);或嘴与皮肤接触(如口交或亲吻皮肤)。
同其他传染病类似,猴痘病毒虽然没有窗口期,但有潜伏期。潜伏期指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期。猴痘病毒的潜伏期为6至13天,最长可达21天[3]。如此长的潜伏期会进一步增加病毒传播的范围和概率,还是要保护自己,洁身自爱。
03
现在比较麻烦的一个问题是猴痘和性传播疾病(比如艾滋病和梅毒)的合并感染。
柳叶刀旗下杂志2022年9月的一篇报道显示[4],在2022年5月14日至25日期间,54名英国患者确认为猴痘病毒感染,均为男男性行为者(MSM)。其中13位为HIV感染者,都接受了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11位患者在过去的90天内HIV病毒载量<50copies/mL。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皮肤病变,94%的患者为生殖器或肛周皮肤病变。
,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猴痘病例报告了一名30多岁的伴有梅毒病史的HIV阳性男性[5]。该男性与欧洲的四名普通男性进行无保护肛交,5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最初的症状是阴茎上出现无痛的白色脓疱,然后变得疼痛和瘙痒。出现阴茎皮疹3天后出现发热和不适,在随后的5天里,皮疹扩散到躯干,然后在生殖器病变结痂时更少地扩散到面部和四肢。
目前,HIV或梅毒感染是否对猴痘患者的临床过程产生影响尚不清楚,但晚期或不受控制的HIV感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结果。
伴随性传播疾病的高发率和频繁的肛门生殖器症状提示,性接触是猴痘传播的主要途径。戴安全套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猴痘,但它可以降低风险或暴露程度,并有助于防止感染艾滋病毒和一系列其他性传播感染。,一般建议患有猴痘的人在康复后12周内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