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超市内,进口食品多贴有中文标签
目前,不少进口食品成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宠儿”,许多商家瞅准商机,做起了进口食品的生意。济南许多大型超市,甚至单独开辟了进口食品专区。
记者9月4日在银购地下超市看到,进口食品专区的货架上摆放着来自比利时、德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休闲食品,有果冻、橄榄油、奶茶、蜂蜜等多达几十个品种。记者看到,在绝大多数进口食品的外包装上贴有中文标签,上面标注了食品的名称、原产地、保质期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经销商和代理商分别是天津、北京、深圳等多家公司。
当问其在选购的时候是否注意食品外包装上粘贴的中文标签时,市民李女士称她购买食品的时候一般都会注意这些细节,“一般我都会选择在这种正规超市购买,从质量上来说有保障。”李女士说。一位销售进口食品的促销员告诉记者,超市销售的进口食品有专门的正规进货渠道,并且商品上都贴有中文标签,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记者注意到,从外包装上看,超市出售的进口食品也有不同。有的进口食品外包装袋上全是外文,进口到国内再由中国经销商粘贴中文标签。有的进口食品的外包装袋上则全是中文,包装袋上标注显示这类食品是进口后由中国公司包装。
市场乱象
进口食品“一身”洋文,商家之前曾自贴中文标签
相对于大型超市来说,进口食品小店的情况如何呢?在堤口路一家经营进口食品的小店里,摆放着软糖、薯片、饼干等很多进口食品,食品的外包装上有英文、韩文等。记者看到,在这家小店所售的所有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均没有中文标签,只贴有一片自行打印的价格纸条。甚至还有一些散装的糖块,论斤卖,店主也称这些糖块来自国外,一时让人真假难辨。“你们这些进口食品都来自哪个国家,没有中文看不懂啊?”记者问店主。店主称,进口食品来自很多国家。“你以前没有来过我们店吧,我们店一般来的都是老顾客,都是冲着食品牌子来的,没有标签也没关系。而且很多顾客不会在意中文标签,相反有了中文标签,他们倒是会觉得产品不地道没档次,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呢。”店主说。记者询问该店进口食品的进货渠道,是否有相关的证书。对此店主只是含糊称,食品是从国内进口食品的代理商处进货的,产品质量绝对有保证。
记者发现,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一些商家就自行给食品贴上了“华丽的外衣”。山师东路一家进口食品店所售的食品外包装上也没有中文标签。记者对此询问时,店主表示该店的进口食品都是由厂家直接发货到山东的,货到时并没任何中文说明,以前都是他们自己为这些“舶来品”穿上中文的“外衣”。现在店面经营时间久了,大多是老顾客,就不再贴了。
记者了解到,因为直接和国外食品企业建立联系,并具有进口食品入关时所必备的检验检疫报告,只有国内总代理商和总经销商才有权制作和张贴进口食品中文标签。
部门说法
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或是走私货
没有中文标签,是否就像上述店主所说的那样无关紧要呢?记者注意到,在大型超市有的进口食品粘贴的中文标签上,标注了不适宜食用该食品的禁忌人群,比如在某品牌的进口果冻中文标签上就标注了3岁以下孩子应慎食。如果没有中文标签,这样的提醒相信很难让中国消费者所知晓。记者还发现一款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细细查看外文发现,该食品的保质期截止到2012年10月23日。该保质期如果不标注在中文标签,一些不懂外文的消费者可能就会买到这种“临界食品”,甚至过期食品。
//而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一批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名单显示,共有209批次产品不合格,“上榜”的进口食品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近年来进口食品更是屡屡曝出质量事件。
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然后在国内销售,外包装并没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二种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然后经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产品外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均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三类是包装上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只有第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属于国产食品,第三类则不确定,可能是进口食品也可能是冒牌货。”该负责人表示。
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进货商大批量的货都是走私来的,他们在从国外进货时,先从正规渠道进一小部分商品,取得相关证件后,再走私大批量食品,这样可以免去大额税金,每件进口食品才能达到最低40%的利润。“没有中文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进口食品,可能是走私货或假货。正规渠道的进口食品经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检疫及综合性评定,发现不合格的进口食品会被退货、销毁或改做他用处理,不会流入国内市场。但走私货的安全就无法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