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来势汹汹,在人们还未做好防备之时乘虚而入,蝴蝶效应般波动了全球平衡。
而在一起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中,我们也认识到“癌从口入”,在“筷来筷往”之间存在的健康风险。
这不,今年二月,上海多个机构联合向向全体市民倡议不管是在家里用餐,还是在外面,都建议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不仅仅是上海,江苏泰州也出台了全国首个公筷标准——《公勺公筷使用规范》,新规指出公勺公筷是指2人以上同桌就餐时,用来夹菜的筷子,或者乘汤的勺子,用来避免就餐者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规范里详细规定了其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的制作要求。
不过,比较麻烦的是,“合餐制”可以说是我国多年来的饮食传统文化,很多人一时还很难改变,所以,今天我们就针对合餐制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使用公筷的好处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人流网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了解!
“合餐制”虽温馨,却暗藏健康风险
就以这次的疫情为例,我们可以多次从新闻里看到因为聚餐引发了多人感染,比如南京一次家庭聚餐引发了九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南昌周某一行人多次组织好友聚餐,引发五十二人接受医学隔离、先后9人确诊……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合餐制”时,大家的筷子、勺子会因为夹取同一道菜,而相互碰撞或接触食物,这样就可能使食物接触到某些人的唾液,再进入其他人体内,而如果其中一个人体内含有细菌病毒,那么便给细菌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好的机会,特别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它可以通过粪-口、口-口、胃-口三种途径传播,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身体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病菌可能通过诱导胃粘膜下方干细胞的过度增殖,致使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积累大量的DNA损伤,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而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滞留在牙菌斑中,然后通过唾液、呕吐物来进行口-口传播,而合餐制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则为胃癌等可口-口传播的疾病,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
所以,虽然合餐制是我国饮食传统,但的确是暗藏了很大的健康风险的,现在推行使用公筷,也是为了减免不必要的危险。
钟南山也曾推荐过使用公筷
不管是从健康,还是科学与环保等多方面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都有着很多的好处。
使用公筷,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的几率,因为唾液是因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关键路径之一,很多疾病就是因为在互相夹菜、公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
,使用公筷,也可以避免浪费,很多人在聚餐的时候,怕吃不够,所以就会点很多菜,又吃不完,可是菜被每个人夹来夹去的,打包的话总感觉怪怪的,所以这时如果是使用公筷公勺,因为菜肴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从而避免了浪费。
使用公筷,也是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其实,早在03年非典事件后,钟南山院士就曾呼吁过要使用公筷。而此次疫情的多起聚餐案例,也让钟南山院士向大众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疾病可以通过 “病从口入”感染健康人体,其中最多见的就是唾液可通过筷子解除到食物,引起交叉感染,而分餐、公筷制可以有效防患这一点。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在每道菜上桌的时候,使用公筷公勺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餐具里慢慢吃。不要觉得这是生疏,其实这样反而是为了彼此健康着想。
个人应该如何践行使用公勺公筷政策?
如果是在外面吃饭,建议大家最好是可以在包里备一份筷子勺子,不使用餐馆提供的;如果觉得很不方便,那么可以跟店家提一下要求,表明自己人流网希望可以给每个菜盘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如果是在家里吃饭,也别大意,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搞的那么生疏,最好也是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不要混合使用,吃饭的时候可以直接把饭菜分配好。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提示在购买这些日常用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颜色或者形状差异比较大的,便于分辨使用。
,从小培养孩子的进餐礼仪很重要,很多父母由于溺爱孩子,容许他们“饭来张口”,要不就是事事亲为,帮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成人口腔的细菌还是比较多的,很容易传播给孩子,所以最好是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
虽然用公筷难过“情”关,但还是需要提倡!因为使用公勺公筷对我们的健康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人流网希望大家看完上述文章介绍,可以赶紧行动起来。
参考资料
[1]《将“公筷革命”进行到底|述评》.新民晚报.2020-02-28.
[2]《钟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经此一“疫”,让公筷摆上每一张餐桌》.生命时报.2020-03-14.
[3]《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行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新食尚”?》.人民网-科普中国.2020-04-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