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人健康 >

云无心谈美国食品安全现状

  • 女人健康
  • 2023-09-15 20:38
  • 来源:www.renliuw.cn
  • 无痛人流手术

  “美国的许多食品事件没有让美国人大呼小叫‘还有什么是安全的’,但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就会被炒作成‘没有什么可吃’。”云无心在微博上说,中国食品固然问题不少,他们所说的“食品令人放心”的国外也只是“想象中的国外”。如果他们对国外食品的了解跟我一样多的话,就会明白按照他们的标准,至少在美国也没有什么食品是能吃的。云无心以其多年在美国生活和进行科研的经验,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食品安全原貌。

  云无心

  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现在美国从事蛋白质应用方面的研究。与众多“专家”名目繁多的称谓不同,云无心的自我介绍上只写着“业余时间把现代食品技术的常识介绍给公众”,以点明自己“民间科普作者”的身份,他的文章内容如他所说“不能提高你的厨艺,不能让你多活几十年,没有百病不生的智慧。”云无心在不经意间就拥有了许多权威机构无法达到的权威性。2006年以来,伴随着国内发生的一系列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事件,人们记住了这位科普作者的网名,以及他平实易懂又在理的“吃的真相”。

  我国与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大同小异

  来看食品安全标准,在一个缺乏信任的大环境中,标准问题的争执,是许多人认为的“源头问题”。实际上,标准只是这个监管体系的一部分而已。以国人关注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举例,云无心说“美国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比中国多,多数标准与中国的差不多,有的严格一些,有的宽松一些。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用于加工食品中,而美国社会的加工食品消费量比中国要大得多,所以美国人吃下去的食品添加剂应该会比中国人多一些。”

  没有听错,在诸多的有关食品的标准上,我们与国外的相比,大同小异,但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影响着食品安全的结果,云无心说,中国的食品标准并没有什么明显问题,只要能够得到切实执行,足以保护公众健康。

  这样看来,企业是否按规范生产,执行标准才是最大的问题。云无心认为,现在对标准的争吵往往是发泄对主管部门的不满和情绪之争。不健康食品主要是因为没有遵守标准产生的,不管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如果得不到执行完全没有用。

  美国的食品大企业会被“特殊关照”

  关于执行,谁都知道要加强监管力度。但云无心觉得,一个市场、一个行业,是由其中的“巨头”来稳定的。只要最大的那几个企业“没问题”,那么消费者就能够得到“放心食品”。即使有非法生产的食品出现,也只能通过非法渠道。对于广大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的消费者,问题食品影响也就很有限。云无心举例美国政府对于大规模养鸡场的严格要求,造成了不多的大养鸡场,却提供了全美99%以上的鸡蛋。“只要这些鸡场被管好了,市场上的鸡蛋就会有保障。至于那些小农场,不管执行得怎么样,都不会搅起太大的风浪。”云无心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他们不愿意购买来自于被严格监管的大养鸡场的鸡蛋,愿意去相信小鸡场的信誉,遇到了问题也是自己“愿赌服输”,实在是怪不到监管部门的头上。

  ,这并不是说有了监管,大企业生产的东西就一定没有问题,美国同样出现了几亿只鸡蛋被召回的事件。这正说明了两个问题事后应急只能“毖后”,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美国要搞出《食品现代化法》;大企业会被“特别关照”,尽管监管造成他们损失惨重。“像辉瑞被罚23亿美元的案例更是监管大企业的典型。23亿美元大致相当于辉瑞一年利润30%,但为了净化行业,砍掉最大的那只猴子的一只手,会有效地让别的猴子们老实许多。”云无心说。

  让市场选择才能从善如流

  负责德国大肠杆菌毒素检测的某公司经理NirNimrodi接受采访时曾说,在西方,公众对微生物污染,食品中毒事件采取的是零容忍的严厉态度。美国也有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比如曾有家花生酱生产商,其花生酱被沙门氏菌感染,从开始的矢口否认到被迫承认很艰难。不久,这家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因为它所有的产品都卖不出去。

  “没有哪个牌子的食物是非吃不可的,甚至没有哪种食物是非吃不可的。食品的替代性很强,一个企业的产品失去了市场,很快就会有另一个出来填补。”云无心说。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只要如实公布问题产品的信息,消费者用自己的消费行为就可以自然做出选择,优胜劣汰的前提是信息公开、透明、公正。“向消费者通报”这一举措已经足以震慑整个行业。充分利用市场的惩罚功能,可以大大降低主管部门的工作负荷。

  主管部门应保证把食品信息如实传达给公众

//

  公众做出自己的消费选择的理性依据往往诉求于监管部门能及时、准确地公开相关的“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该吃”。监管不力是许多人对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现状的一个归因。

  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云无心说,主管部门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降低风险”。风险的降低,又是以生产成本的增加为代价的。也就是说,食品的安全风险与生产成本,是需要权衡的两端。主管部门的立法与执法目标,不应是“决定什么能吃”,而是保证把食品的“科学信息”如实地传达给公众。比如面粉增白剂与合成色素,不管“禁”还是“不禁”,相关部门的决定都会受到批评。对这种学术界认为“可以用”,而公众中“不该用”的呼声也很高的东西,主管部门不应简单地基于哪方面的声音大而做出一个“能吃”或“不能吃”的决定,而应该尊重问题的复杂性。

  云无心说,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都有一些“有争议”的食用成分是“允许用”,强制生产者如实标明是否使用的信息。这样对于执法的要求更高,但它是合理监管无法回避的问题。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