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这一由脑膜炎双球菌引发的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感染,尤其在冬春季高发,从11月后发病率逐渐上升,至2-4月达到高峰。尤其是14岁以下儿童,特别是7岁以下的儿童,其发病率最高。那么,得了流脑会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探讨。
目录:
流脑的成因
流脑的症状表现
流脑的预防措施
流脑可能引发的疾病
6类不宜接种流脑疫苗的人群
一、流脑的成因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存在于人体的鼻咽部,可以从带菌者的鼻咽部、病人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检测出。当人体免疫力强时,可以迅速将细菌杀灭;若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或细菌毒力较强时,则病菌会从鼻咽部粘膜进入血液,发展为败血症,进而累及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二、流脑的症状表现
流脑的症状表现多样,大部分病例为隐性感染。据统计,约60%-70%的病例为无症状带菌者。其余的病例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情。按照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型四种类型。其中普通型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从病程来看,可分为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表现。
三、如何预防流脑
流脑:预警、防治与后果
当我们谈及流脑,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发的严重疾病时,我们不禁心生警惕。流脑不仅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其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流脑的不同类型、如何预防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流脑可分为几种主要类型:
1. 脑膜脑炎型,其特点是脑实质受到严重损害。患者可能出现高热、淤斑,意识障碍加深并迅速进入昏迷。还会出现惊厥、锥体束征阳性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脑疝。枕骨大孔疝和小脑扁桃体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是常见的症状。这种类型病情严重,可能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2. 另一种类型是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病情更为严重,病死率高。
3. 慢性败血型则属于另一种表现。
那么,如何预防流脑的发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早发现、早确诊、早报告是关键。确诊后应立即隔离和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2.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洗勤晒衣物和被褥。
3. 在流行期间,注意卫生宣传,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4.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时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流脑病菌的侵袭。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5. 饮食上,可多吃富含大蒜的食物以杀菌。饭后盐水漱口也有助于预防流脑。
6. 接种流脑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接种疫苗的保护率可达80-90%。之后每年补种一次加强针。
7. 药物预防方面,可采用磺胺药或利福平等药物进行预防。在流脑高发时期,具有特定症状的人群应接受全程的磺胺药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
流脑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和后遗症。这些包括继发感染、化脓性病变、对脑及其周围组织的损害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有6类人群不宜接种流脑疫苗,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热惊厥史、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和过敏史等人群。在接种前,一定要告知医生相关健康状况。
流脑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通过了解不同类型流脑的特点、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及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发症,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当面临发热或正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时,我们暂时不宜接种流脑疫苗,应该等待身体恢复健康后再进行补种。接种疫苗并非意味着我们已经获得了绝对的安全保障。虽然流脑疫苗能够使90%至95%的人群获得免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被传染风险。在流脑高发期间,我们需要特别警惕,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健康。毕竟,预防胜于治疗,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预防流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