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之风盛行,名贵中药材如人参、冬虫夏草等备受追捧。人们对于这些滋补品的用药心理却常常陷入误区。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人参无罪,大黄救人无功”。这一观念提醒我们,即便是滋补类中药,也应谨慎使用,否则补身不成反伤身。
目录:
一、人参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人参,味微苦而甘,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其气雄体润,升多于降。人参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卓越功效。对于大病、久病、失血、脱液导致的元气欲脱,神疲脉微,以及脾、肺、心、肾等脏腑的功能虚弱,均有显著的调理作用。人参适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神经衰弱者。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则应避免使用。食用人参时还需注意避免使用铁器煎煮,并遵循补剂用熟、泻火用生的原则。
二、误用人参堪比
虽然人参具有诸多功效,但并非人人适宜。中医强调“虚不受补”、“六腑以通为补”。进补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清代学者莫文泉和医家龙绘堂等人均曾指出,不当的补益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健康的人过度服用人参不仅无益健康,还可能引发疾病。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和青壮年,更不可盲目服用。身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服用人参可能使病情加重。与此相对,大黄等攻下类药物虽然威力强大,但并非洪水猛兽。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巧用大黄也可能妙手回春。补益与攻下需根据具体情况平衡使用。
三、人参的营养价值探究
人参的营养价值丰富。从红参、生晒参或白参中分离出的30余种人参皂甙是其生理活性的物质基础。还含有有机酸、酯类、维生素、甾醇及其甙类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使得人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人参的茎叶、参须、参芽、参叶、参花、参果等均含有较高的总皂甙含量,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在这个滋补之风盛行的时代,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名贵中药材的功效与作用,避免盲目进补。正如古代智者所言,长寿之道并非只在于吃补品,而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 人参的做法大全
红枣人参汤
原料:红枣20枚、人参9克、海米、鸡蛋1个、香油各10克、植物油、盐、葱、香菜少许。
做法:
1. 将红枣去核,洗净;人参洗净,切成薄片,待用。
2. 锅中加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放入红枣和人参片,加盖煮2小时,即可享用。
人参胡桃汤
原料:人参3克,胡桃肉3枚。
做法:
1. 取人参3克,胡桃肉3枚,一同煎汤服用。
2. 每日一次,连续服用5~7天。
莲参粥
原料:人参1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 人参用水浸润,切薄片;莲子水泡后去心;粳米淘洗干净。
2. 锅中加适量清水、莲子、粳米,用旺火烧沸,放入人参片,改文火煮熟,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人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对于人参,它在许多电视剧中被描述为具有神奇功效的药物。尽管现实生活中的功效没有如此神奇,但它对身体的保养作用却是真实存在的。在中医理论中,人参能够滋补五脏六腑、凝神静气、去除邪气以及益智。长期坚持服用还有延年益寿和美容养颜的效果。
春天是服用人参进行养生的好时节。除了直接切片泡水服用,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煮或进行烹煮。中医认为,人参性平,能够滋补身体所需的元气,具有健脾补肺等作用。当身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时,如虚亏、食欲下降、神情倦怠等,服用人参可以很好地调养身体。
尽管人参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盲目进补却可能对身体有害。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人参滥用综合症,出现高血压、神经过敏、失眠多梦等症状。某些人群并不适合服用人参。例如:大腹便便的人、身体健康的人群、婴幼儿和青少年、舌头颜色紫暗的人群以及舌苔颜色发黄的人群。这些人群服用人参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在服用人参前,请务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