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句响亮的“开了!”,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远程程控室里,一直安着的刘先生突然间如同雕塑解冻一般,激动得站起身来。他的身体仿佛被解放了一般,在这自由的时刻,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感受着久违的自在。这一幕,正是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在为帕金森病人开机时的生动写照。
原来,刘先生已患帕金森病五年有余。初期,他的症状只是写字时手指略显不灵活,身为教师的他经常需要伏案工作,当时并未过多在意。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扣纽扣、系鞋带这些日常动作都变得困难重重。就医时,他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初期,他口服帕金森药物效果卓著,服药后几乎与常人无异。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刘先生出现了药物“开关”现象,药效时好时坏,让他备受折磨。当药效消失时,他整个身体变得僵硬无比,仿佛被孙悟空施了“定身术”,动弹不得。有一次,他在雨中漫步,突然天降暴雨,人群纷纷避雨,而他的身体却像木头人一样无法动弹,任由雨水淋湿,这让他倍感苦恼,情绪一度低落。
后来,刘先生辗转多地,最终来到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功能亚专科寻求治疗。在这里,龙浩主任医师借助机器人辅助,为刘先生进行了帕金森病的微创手术。术后一个月开机时,刘先生终于体会到了未曾有过的自由与快乐,即使在未口服药物的情况下也能行走自如。
帕金森病,也被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龙浩介绍,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包括“抖、僵、慢”。其中,“抖”表现为安静、放松状态下四肢不受控制的抖动;“僵”则表现为四肢关节的僵硬,动作不流畅;而“慢”则表现为四肢运动迟缓。
部分患者的起病症状并不典型。除了众所周知的颤抖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肢体的疼痛、麻木和局部痉挛等不适感。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了治疗。龙浩提醒广大患者及家属,帕金森病的早期发现与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显著减轻症状、预防并减少远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何时进行手术治疗成为关注的焦点。龙浩表示,帕金森患者的手术治疗存在一个最佳的时间窗口期。不建议在病情过于严重或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再进行手术,因为这样手术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原发性帕金森患者在药物疗效明显下降或出现运动波动、异动症时,可以考虑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该手术也被称为“脑起搏器”,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的核团来改善肢体的运动症状。
电极定位精准,患者的希望之光——龙浩博士谈神经外科的新希望。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的诊疗室内,龙浩博士,这位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主任,用他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
当电极被准确地放置在特定的脑核团时,患者的痛苦症状将得到显著改善。这一消息对于众多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线生机。龙浩博士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他建议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日摆脱病痛的困扰。
龙浩博士不仅是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的副主任、主任医师和医学博士,还是博士生导师,负责“癫痫”和“脑转移瘤”的MDT团队。他的学术背景深厚,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学术交流,获得世界伽玛刀学会的认证。作为广东省的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的委员,他的专业研究领域广泛,尤其擅长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神经调控(DBS,VNS,SCS)、癫痫外科和伽玛刀放射外科。
龙浩博士的出诊时间是周一上午(惠侨名医诊)和周三上午(专家门诊)。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正面临相关健康问题,不妨抓住这个机会,亲自咨询这位医学领域的佼佼者。他是众多患者眼中的光明使者,用他的医术和智慧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通讯员:李晓姗、王洪筱、莫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