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高级手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的主动脉瘤摘除记
在时间的舞台上,一场无声的生命较量正在上演。就在不久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简称深汕中心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挑战者——一位患有降主动脉瘤的七旬老者童伯。该医院在郑俊猛教授的引领下,凭借其顶尖的技术实力,完成了汕尾地区首例大血管疾病微创手术——降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无疑标志着地区医疗水平的一大飞跃。
童伯,一个普通的老伯,却在命运的玩笑下遭遇了主动脉瘤的挑战。郑俊猛教授介绍,主动脉瘤如同体内的定时,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传统的大手术治疗方式往往需要患者长途跋涉前往大型医院寻求救治。幸运的是,深汕中心医院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分院区,拥有院本部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这使得童伯无需奔波,得以在家门口接受顶级的医疗救治。
伴随着手术的钟声敲响,郑俊猛教授领衔的医疗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手术前准备中。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对细节的严谨追求,手术团队在大腿根部进行了微小穿刺,将支架顺利植入病变血管,成功阻隔了动脉瘤。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并未留下过多的血腥与痛苦,只在腹股沟区留下了微小的5毫米切口。术后恢复过程中,童伯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快速康复,术后仅一天就拆除了伤口敷料并开始床上康复锻炼。经过短短六天的努力,童伯成功摘除了食管肿瘤的这颗“”,治疗效果超乎满意。
胸主动脉瘤的发生并非偶然。郑俊猛教授强调,这是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造成的病变。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老年男性成为该病的主要受害者。对于这类疾病,早期的预防和及时的检测至关重要。胸腹部CT检查是发现早期胸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有高危因素的老年男性应定期进行体检,警惕胸痛等早期症状的出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团队:胸主动脉瘤手术新篇章》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以郑俊猛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正在与死神赛跑,为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胸主动脉瘤患者童伯因信赖该团队的专业技术,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童伯及家属与医护团队欢聚一堂,合影留念。
郑俊猛教授,不仅是中山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还是澳门特区注册的医师。他担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是中国卫生部首批认证的心脏移植医师。郑教授对心胸外科的常见病有着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应用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手术实践涵盖了心肺移植手术以及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复杂手术,如瓣膜置换、房颤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等。郑教授还积极开展微创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治疗效果。每两周一次的深汕中心医院出诊时间通过公众号对外公布。
陈柏深副教授作为硕士生导师和医学博士,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的副主任(主持工作),他精通胸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肺小结节和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陈教授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或肺叶切除手术以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备受赞誉。每周一、周二全天,陈教授都会在深汕中心医院出诊。
王萌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的副主任。他曾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和瑞典林雪坪大学学习交流,并获得德国医学博士学位。王医生擅长心脏移植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危重症处理以及肺癌、食管癌等微创手术。每周三、周四全天,王医生会在深汕中心医院出诊。
这支专业团队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富有临床经验,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为病患带来了希望和新生。该团队的专家们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以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广大患者保驾护航。(通讯员:张阳、黄睿、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