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如何应对脑卒中这个“冷酷的健康杀手”?
当谈到“卒中”这个词,可能有些读者会感到些许困惑。那么,让我们换个说法——中风,这应该是大家更为熟悉的一个词汇。脑卒中,这个被称为“冷酷的健康杀手”的疾病,一旦发作,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瞬间让人面临生死边缘。即使经过抢救,也有可能留下严重的终身残疾,诸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更糟糕的是,它还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好在,想要对抗这一疾病并非没有方法。在脑卒中的救治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黄金时间”。只要在这个时间内进行治疗,就能大大降低脑卒中所带来的危害。那么,如何抓住这个黄金救治期呢?我们有幸邀请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二区主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代成波医生,在“医联媒体”直播间,从脑卒中的识别、急救和预防三个方面,为数万网友进行了科普答疑。
一、了解脑卒中的发生机制
我们的大脑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当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断,脑细胞就会严重缺氧,随之而来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就是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它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是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渗入脑组织所引起的。而缺血性卒中更为常见,占全部中风的80%,主要是由脑血管突发被血栓闭塞所致,比如脑血栓、脑栓塞等。
当遇到以下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头晕、肢体麻木、吐字不清、肢体无力、不明原因的突然跌倒等。为了更好地识别脑卒中,代主任还为大家分享了一个“中风120”口诀:看一张脸是否对称、口角是否歪斜;查两只胳膊是否能平行举起;聆听语言是否清晰。
二、脑卒中发生时的急救措施
脑卒中的发生并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代成波主任表示,对于脑卒中的紧急抢救,有“4.5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在这个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救治,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此,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要保持镇静,及时拨打120,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选择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在移动患者时,要确保其在担架上水平移动,避免背起走动。限制喝水和进食,并避免盲目给患者服药。
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并非只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受到了脑卒中的威胁。不良的生活习惯、无法合理调节的压力以及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等因素都与青年型脑卒中密切相关。无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应重视起来,保持科学运动,健康生活。
代成波主任的直播地址:点击观看《脑卒中进入高发期:抓住救治的黄金期》。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预防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