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资深专家彭英教授。针对一种观念的可能反转:“小酌怡情,大酌伤身”。由彭英教授牵头,全国专家共同编写的《慢性酒精相关性脑损害的中国诊疗指南(2024)》详细阐述我国慢性酒精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现在,专家们已经证实任何剂量的酒精摄入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长期饮酒可能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酒精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可能让人越喝越多。尽管酒精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解忧之物,但医学专家警告,酒精对人类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大脑逐渐适应并耐受酒精的作用,需要更多的酒精才能维持原有的愉悦感,导致酒精依赖的发生。这时候,不断摄入的酒精会渐渐侵蚀大脑,导致各种慢性酒精相关性脑损害。
《指南》详细说明了酒精对大脑的影响。它不仅影响记忆、活动和情绪,还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脑损害。长期饮酒会损害掌管记忆功能的大脑海马结构。喝醉的人可能会出现记忆错乱或断片的现象,这种伤害在长期反复饮酒后会变得难以逆转。酒精还会对小脑造成损伤,影响平衡和协调能力。长期饮酒的人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言语含糊等症状。研究还指出,长期饮酒可能导致性格改变,情绪起伏较大。
一旦形成长期过量饮酒的习惯,如何识别和应对慢性酒精相关性脑损害变得尤为重要。患者应及时就诊进行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评估。治疗的首要方法是戒酒,并逐步减少饮酒量和渴求。药物可以辅助戒酒并改善酒精成瘾。早期适当的脑保护和脑营养药物治疗可以逆转脑部损伤,改善记忆、认知功能和精神情绪障碍。
对于长期饮酒者,及时识别并应对慢性酒精相关性脑损害至关重要。及时就诊、戒酒和药物治疗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期过量饮酒,是预防酒精相关脑损害的关键。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对酒保持着独特的喜爱,饮酒需理性,特别是控制饮酒量尤为重要。对于习惯饮酒的人来说,补充营养物质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建议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补充。对于那些胃肠吸收不良或慢性酗酒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或肌注的方式来补充部分营养物质。
目前,神经调控治疗(如经颅磁刺激)等康复治疗方法已经展现出避免复饮的希望。对于活动功能不协调的患者,对症的康复治疗也会带来帮助。
在此,我们介绍一位专家——彭英教授。作为中山大学的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和博士生导师,彭英教授在神经科领域拥有杰出的贡献和丰富的经验。她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的常委兼脑与脊髓损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的担任者。彭教授在神经科大科和教研室担任主任达16年之久,并在脑血管病专科担任主任8年,因此获得了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称号。
彭教授在科研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杰出研究奖等多项荣誉。她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性脑病、老年性痴呆等。
彭教授的出诊时间如下:院本部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南院区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她致力于诊治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疾病,为众多患者带来希望。
(通讯员:黄睿、陈婉如、王鸿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