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身体的静脉开始凸起,疼痛、肿胀也随之而来,这很可能是静脉炎的征兆。一旦察觉这些症状,我们必须立刻前往医院检查,确诊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那么,如何检查静脉炎呢?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
通过实验室检验,可以了解到身体的整体状况。其中,血常规的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通过观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加程度,就能得出准确的判断。凝血D-Dimer的升高也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接下来,影像学检查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证据。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观察局部血流的变化,当存在血栓性静脉炎时,局部血流信号可能会消失或部分缺失,且压缩后管腔不能扁平。这种检测方式可以发现95%的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性核素检测的原理是,放射性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会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摄入。通过观察某一部位的放射量增减,可以了解血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这种检测方式对于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很高。
电阻抗体积描述也可以用于静脉血栓的诊断。当静脉血栓形成时,电阻体积波幅变化较小,这种检测方式对主要静脉阻塞的诊断效果较好。
更为深入的检查是静脉造影,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可以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并明确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形状以及侧支循环。这一方法被认为是诊断静脉炎的黄金标准。
还可以通过静脉压测定来检查静脉炎。如果患肢静脉压升高,那就表明近心端静脉存在阻塞。
以上就是检查静脉炎的主要方式。医生通过这些检查手段,能够准确诊断病情,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静脉炎分为不同类型,其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区别,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