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芈姓,楚穆王之子.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孙叔敖辅政,“施教于民”、“布政以道”,重视发展民生经济,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政绩赫然.公元前598年,打败晋军,称霸中原.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国原本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当时诸侯邻立,强敌如云.楚国并没有像其他小国一样被吞并,能脱颖而出,经过数百年,十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创造了强盛的物质精神文明,屹立于强国. 之所以做到这点,跟楚国坚强的领导核心分不开.这里我们就讨论一下楚国对于接班人培养的问题. 1,国君经过严格选拔,择优而立. 楚国国君的选立,要经过很长时间,比如楚昭王直到临终时接班人还没选出. 继任人并非嫡长子继承.次子、幼子都有可能被选作继承人. 要统筹考虑各个公子的才学、本领、智慧. 即使立了,也有可能被罢免.2,接班人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太子师,太子太傅,会教授历史,自己身世.让其了解楚国各代君王创业的艰难,守业的不易, 还要教诗、礼等方方面面. 除了文化、思想、品质额教育与学习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军事训练.历代楚王大多是能征善战. 如此,让每个接班人奋发向上,敢拼敢闯,为后来霸业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接班人、国君多经得起严峻地考验,百折不挠. 庄王胜不骄、昭王败不馁.将即将覆灭的楚国迅速整顿很快强盛起来. 大多数楚王都经历过战争的历练,能征善战. 他们亲自统领大军,亲自指挥作战.楚庄王在于晋争霸战中,亲自指挥,并且冲刺在最前线. 楚王中如武王、文王、昭王都是死在军营中. 战场上磨炼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毅力,奋发图强坚韧. 4,君主都有贤臣辅佐. 君主任人唯贤,发现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比如令尹,是国王的重要辅佐,居百官之首,统领军政大权.令尹选好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比如文王用彭冲爽为令尹,吞并了申;庄王用孙叔敖为令尹,成就了当时的霸业,昭王用子期为令尹,楚国快速复兴.这些令尹,都是楚王自己挑选的,并且随时可以更换的.
由此可见,继承人的选拔培养是多么的重要。虽然已过去两千多年,楚国对继承人的选拔培养制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