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作为我国的首要致死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中风病例约200万,死亡人数超过150万,存活者则大约在600万至700万之间。而在这存活的患者中,约有75%至80%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占比超过40%,更有约1/4至1/3的患者可能在2至5年内复发。
目录:
一、何为中风高发期
魏江磊教授的研究揭示,中风高发期主要集中在55岁至65岁之间。男性中风的前兆主要是连续两周以上的便秘,而女性则需警惕连续两周的烦躁易怒、情绪紧张。眩晕、单手指麻木、短暂性言语蹇涩等都是常见先兆。近年来,中风年轻化趋势明显,最年轻的中风患者年仅20多岁。高危人群应注意饮食结构、避免不良习惯、适量运动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不明原因跌跤警惕中风
中老年人中风前,可能会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等症状。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等症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应特别注意。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等都要警惕中风的可能。原因不明的跌跤也是中风的前兆之一。
三、中风的危害有哪些呢
中风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后果非常严重。其危害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增高、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高血压是中风最大的危险因素,大约8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血脂增高和糖尿病也会增加中风的危险性。心脏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梗塞。中风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生活习惯等。年龄越大,中风的风险越高,而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危险性。预防中风非常重要,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风及其危害,并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预防工作,降低中风的发生率。诊断中风偏瘫的常用方法及其重要性
中风,这一中医名词,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及时诊断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那么,常用来诊断中风偏瘫的方法有哪些呢?
1. 脑CT扫描:这是诊断出血性中风的最有效方法,诊断率高达100%。对于缺血性中风,其诊断率也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的24小时内,CT可能无法清晰显示。如果不是紧急情况,最好在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进行CT检查。
2. 血糖、尿糖测定: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特定数值,可能提示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即使患者之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
中风的前兆迹象
许多人对中风的先兆并不了解,导致无法及时预防或治疗。实际上,大多数中风的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瞬间的脑部缺血表现。
1. 头晕:中老年人如果反复出现瞬间的眩晕,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2. 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并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时,尤其是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史的情况下,应警惕中风的发生。
3. 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恢复正常,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4. 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缺血导致的运动神经失灵,可能会导致跌跤,这也是中风的一个先兆症状。
5. 说话吐辞不清:如果突然出现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的情况,但持续时间短,应引起重视。
6. 哈欠不断: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如疲倦、睡眠不足等,连续的打哈欠可能是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也是中风的先兆。
温馨提示:对于中风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疾病百科中的中风知识指出,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的疾病。其预防、食疗、治疗等方面都很重要。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更需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