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脱垂,一个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脱肛。它是指肛管、直肠乃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导致部分器官脱出肛门外。以下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其表现:
脱出是最明显的症状。轻度患者仅在排便时,直肠黏膜出现脱出迹象,便后这些黏膜可以自行复位。对于重度患者来说,脱出物无法自行复位,需要借助手部力量将其托回。
由于长期直肠黏膜脱出,肛门括约肌变得松弛,导致黏液流出肛门外。这种情况会引发肛周皮肤的潮湿、瘙痒和红肿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
在排便过程中,由于脱垂黏膜受到粪便的摩擦,很容易引发黏膜破损,导致出血。这种出血一般为鲜红色,量虽不多,但也需要引起患者的注意。
如果脱出物长时间无法复位,还可能发生嵌顿。嵌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免病情恶化。
若出现以上相关症状,强烈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