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方法一般有哪些

  • 生活知识
  • 2025-02-24 10:36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走进“腺肌症”的世界:子宫的挑战

子宫腺肌症,这一看似复杂的病症,其实质是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病症,为女性的健康护航。

临床表现方面,子宫腺肌症主要以月经过多和进行性痛经为主。痛经程度严重,伴随着持续性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感,甚至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往往导致患者不孕或贫血。在妇科检查中,子宫通常会均匀增大,质地硬,有压痛。少数患者会有结节状突起或表面不规则状。经期时,子宫会增大,质地较平时软,压痛更为明显。

对于子宫腺肌症的检查,主要依赖B超、MRI、CT等影像学手段。而在治疗方面,子宫切除术虽然有效,但会对患者的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更年期提前,并可能引发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宫体切除术或局部病灶切除术则治疗不够彻底,复发率高,甚至可能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切除术对于中、重症患者可能无效,甚至可能导致闭经、突发性大出血、子宫内膜种植盆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

关于子宫腺肌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多数人认为与妊娠和分娩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伤有关。炎症或持续高水平激素的刺激也可能是本病的重要病因。

在病理上,子宫腺肌症可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二类。后者又称为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不易相鉴别。根据病灶的浸润深度可分为三级:浅肌层浸润、中肌层浸润和超过中肌层浸润。

在诊断过程中,子宫动脉栓塞的过程十分重要。通过子宫动脉栓塞前造影,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宫动脉增粗、迂曲、染色明显。栓塞后,子宫动脉闭塞,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临床疗效方面,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介入术后1至3个月内,痛经症状大多得到显著或明显改善,缓解率高达70%~90%。月经量也可得到有效减少,尤其是因月经过多导致失血性贫血的患者,月经量可减少至术前的20%~80%。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多数可以正常怀孕。贫血症状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即贫血得到有效纠正。

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质硬是本病的特征。在介入治疗后1~6个月行妇科检查,子宫变软、体积变小。部分腺肌症患者术前有白带多及带有血丝,或因白带增多造成的各种阴道炎,在介入术后也能得到彻底治愈。患者的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提高,面部痤疮、黄褐斑也会逐渐消失。

术后复查方面,患者在术后三至六个月可通过B超、MRI检查了解子宫和病灶的大小、体积的变化,以便及时跟进治疗效果。

子宫腺肌症虽然会带来诸多困扰,但通过深入了解和积极治疗,我们有能力守护女性的健康,为她们带来生活的阳光和希望。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