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血肿:成因、诊断与防治
硬脑膜外血肿,这种颅脑损伤的继发性疾病,指的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积聚的血肿。其成因与颅骨骨折或颅骨局部变形紧密相关,导致的血管损伤和出血是其主要原因。硬脑膜外血肿的预后效果与及时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并接受手术的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否则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脑功能损伤,其死亡率约为十分之一。
那么,硬脑膜外血肿的成因具体是什么呢?
一、外伤是其主要病因
颅盖部,尤其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是硬脑膜外血肿的主要诱因。局部出现的伤痕或头皮血肿,以及颅骨X线片发现的骨折线穿过脑膜中动脉沟等现象,都是诊断硬脑膜外血肿的重要依据。后枕受伤,软组织肿胀,皮下充血,以及颅骨X线片发现的骨折线穿过横窦,也提示硬脑膜外血肿的可能性。
二、发病机制
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密切相关。骨折或颅骨短暂变形可能撕裂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血液则积聚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和颅骨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撕裂一些小血管,加剧血肿。由于颅盖硬脑膜与颅骨附着松散,易于分离,因此颅盖外的血肿较为常见。
三、如何防治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由于其严重性,要求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并注意身体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有硬脑膜外血肿的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掌握最佳治疗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疾病,争取尽快恢复健康。要注意平时的保护措施以防受伤,尤其是在容易发生硬脑膜外血肿的情况下更要谨慎。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大多数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