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我们每天都在摄取食物,而这些食物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患病的人来说,饮食调理对于缓解病情至关重要。以脑梗塞为例,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与脑血液不循环及脑血管狭窄有关。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饮食调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他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下。
目录:
脑梗塞如何预防
脑梗塞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方面
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脑梗塞如何预防?
预防脑梗塞,首先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我们需要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能量的食物,并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健康体重。膳食营养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食盐摄入每天应控制在6克以下。保持积极、豁达、轻松的心情也很重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当气温、气压变化时,中老年人要特别小心,注意防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脑梗塞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方面?
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饮食调理至关重要。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使体重降至标准范围。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鱼类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西红柿等。要避免过咸的食物,最好不吃咸菜,以防高血压的发生。多吃纤维素多的食品,如芹菜、粗粮等,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三、脑梗塞的症状有哪些?
脑梗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患者在活动中可能突然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可能在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多数患者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模糊。如果是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可能会出现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痫性发作也较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导致昏迷。如果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可能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约四分之三的脑栓塞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循环前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一旦栓塞形成,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具体表现为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这些症状的显著特点是,面部和上肢的偏瘫较为严重。大约五分之一的病例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其症状包括眩晕、复视等。当栓子进入大脑后动脉时,可能会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的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痪等症状。多数患者伴有风心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或是存在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栓子的来源还可能源于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以及肺栓塞、肾栓塞、肠系膜栓塞等体征。
诊断方法:对于脑梗塞的检查项目,CT和MRI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这些检查可以显示缺血性或出血性梗死的改变。腰穿检查可以检测脑脊液的状况,心电图检查则可以发现心脏的问题。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法:对于脑梗塞的治疗,西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大面积梗塞,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清除脑水肿。对于一般梗塞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新的梗塞形成并加强侧支循环。在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神经功能的锻炼以降低致残率。脱水剂如甘露醇是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需注意心律紊乱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甘油也是一种可选的脱水剂,虽然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且无反跳作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常用的选择,每日静脉点滴500ml,持续10-14次为一个疗程。但需要注意,有心脏和肾脏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可以口服,每日30-50mg,但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钙拮抗剂是一类能够阻止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常用于临床的药物包括地莫地平、尼卡地平、脑益嗪和盐酸氟桂嗪等。
对于血管扩张剂,尽管有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可能会引起“脑内盗血”现象和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极早期或中风恢复期仍有一定应用价值。常用药物包括碱和菸酸等。
血栓溶解剂是一种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上应用时疗效并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激活了血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同时激活了血液内的该系统,破坏了正常的凝血过程。尽管如此,血栓溶解剂仍被较多地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链激酶和蛇毒抗栓酶等。
抗凝治疗是通过被动增加机体肝素或类肝素含量来加强抗凝过程,阻止凝血或血栓形成。但由于个体对抗凝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差异较大,因此每个人的治疗剂量应是不同的。常用药物包括藻酸双酯钠和肝素钠等。
在恢复期,除了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和钙拮抗剂外,主要应加强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可选用理疗、针灸、促进神经代谢药物等。近年来,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也被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该疗法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
中风治疗之探索
当中风来袭,身体仿佛陷入一场与风邪的较量。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风的五大类型,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一、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中风
治疗方法: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采用大秦艽汤加减,以祛除外邪,调和气血。秦艽、羌活、独活等药材如勇士般挺身而出,驱散风邪;当归、白芍等则如血液的守护者,养血活血。如患者年事已高,可加黄芪以扶正气。若有呕逆痰盛,则去地黄,加入半夏、南星等以通经络、祛风痰。
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中风
治疗方法:化痰通腑。《验方》星蒌承气汤成为首选。胆南星与全瓜蒌携手清化痰热;生大黄、芒硝则如勇士般通腑导滞。若药后大便畅通,则病情有所好转。但硝黄的剂量需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不可过量,以免耗伤正气。随后,可选用胆南星、全瓜蒌等药材继续清热化痰、活血通络。
三、气虚血瘀型中风
治疗方法: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为主力军。生黄芪大补脾胃之气,推动血行;当归尾则助黄芪活血祛瘀。如半身不遂严重,可加桑枝、穿山甲等药物以加强通经活络之效。言语不利者加菖蒲、远志等化痰开窍。
四、阴虚风动型中风
治疗方法:滋阴熄风。大定风珠加减是良方。鸡子黄、阿胶等滋润之品养阴液,平息内风;地黄、麦冬等则滋阴柔肝。如偏瘫较重,可加牛膝、木瓜等通经活络之品。
中药治疗如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等,对于中风偏瘫、口眼歪斜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推拿也是治疗半身不遂的有效方法,调和经脉、疏通气血。取穴以上肢的肩髃、曲池为主,辅以其他穴位,对于初病半身不遂及中风后遗症均有良好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以西药治疗为主,及时消除脑水肿,减轻脑损伤。对于一般脑梗塞病人,可应用西药如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等,同时配合中医辨证用药,并辅以光量子疗法等。这样的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渡过难关,重拾健康。当病人逐渐步入康复阶段,中医的智慧与疗法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针灸与按摩,这两种古老的中医技术,如同巧匠对待珍宝般,精细地调理着患者的身体。
我们积极鼓励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让身体在康复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对于后遗症期的患者来说,功能锻炼更是重中之重,与此服用中成药以巩固疗效,确保身体的全面恢复。
对于脑栓塞患者,中西药联合治疗固然重要,但治疗脑栓塞的我们更重视引起脑栓塞的原发病的治疗。我们深知,只有找到病源,才能真正做到根治,让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在这漫长的康复过程中,每一位患者都在与病魔抗争,我们愿以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