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误食了毒蕈、河豚鱼、较大的鱼胆以及诸如毒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时,可能会出现腹泻。这时的腹泻,主要表现为稀便或水样便,少有脓血,伴随着呕吐和腹痛。除了腹泻,这些毒物还会引发各自独特的特殊症状。
还有一种称为变态反应的腹泻,其发生概率约为5%。食物过敏,如牛奶、鱼、虾、海鲜产品等,可能引发腹痛和腹泻。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也会因肠蠕动加快而导致腹泻,其特点同样是稀水样便,伴有腹痛。
药物也是导致腹泻的一大原因。红霉素、氢氧化镁、新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都有可能导致腹泻。某些化学物质如磷、砷、汞及酒精中毒等也会引起急性腹泻。这些腹泻同样以稀便和水样便为主,通常没有黏液脓血。
慢性腹泻的病因更为复杂多样。其中,肠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比如慢性细菌性痢疾,如果急性菌痢未彻底治愈,可能会演变为慢性,其症状包括每天3-5次不等的大便,可能伴有黏液、脓血,以及里急后重感。肠结核则多见于青少年和壮年,其主要症状是腹泻,常与便秘交替出现。
原虫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发慢性腹泻。例如,慢性阿米巴痢疾和慢性血吸虫病都可能导致每天3-5次的稀便,并伴有黏液或脓血。梨形鞭毛虫或肠滴虫感染也会引起慢性腹泻,表现为每天数次不等的稀便或水样便。
除了感染性原因,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症也是慢性腹泻的一个原因。比如,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都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前者好发于中青年,后者在我国较为少见,但两者都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
慢性放射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慢性腹泻。吸收不良可因胃及小肠疾病、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
非热带性脂肪泻,又称为麦胶性肠病或原发性脂肪泻,患者的肠黏膜缺乏一种关键肽类分解酶,无法分解有毒的α麦胶蛋白。这种蛋白对肠绒毛和肠上皮细胞具有破坏性,最终引发吸收不良。腹泻的特点是脂肪泻,粪便量多、呈油脂状,带有恶臭。
继发性吸收不良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例如,在胃切除术后,特别是全胃切除和毕罗Ⅱ式手术后,食物迅速进入小肠,可能导致消化酶、肠激酶、胰液胆汁分泌不足或混合不充分,从而造成吸收不良而引发腹泻。胃肠手术后的细菌过度生长也可能导致脂肪泻。
其他类型的吸收不良可能源于慢性肝胆疾病、小肠疾病、慢性疾病以及小肠黏膜弥漫性病变。这些疾病影响了胆盐的分泌、胰液的产生或小肠的吸收面积,导致了脂肪的无法乳化及转运,从而引发脂肪泻。
在内分泌疾病方面,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髓样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也可能伴有腹泻的症状。
一些肿瘤性疾病如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类癌综合征、结肠癌以及肠道腺瘤性息肉或息肉病,也可能导致腹泻。这些肿瘤可能会分泌一些血管活性物质,或者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腹泻。
腹泻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综合考虑并鉴别。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可能的病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健康状况。 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随排便异常组成的肠道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患者肠道无器质性病变或异常生化指标。本病的发生常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有重要关系。应激和肠道感染(如痢疾、肠炎等)常是IBS发病的重要诱因。近年来对IBS的研究认为,其具有内脏感觉异常和结肠对刺激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引起排便的异常。
诊断IBS需要排除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对症状的解释,并在一年内至少累计3个月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同时伴随排便异常的两条指标,包括便后腹痛缓解或减轻、排便频率异常以及排便形状异常。
除了上述的IBS症状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腹泻,如肠道菌群失调和尿毒症等。对于腹泻的治疗,除了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外,还有一些有效的偏方治疗方法。
例如,黄瓜叶速溶饮由鲜黄瓜叶和白糖制成,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以沸水冲化服用。炮姜粥则是由炮姜、白术、八角茴香、花椒和粳米制成,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还有苦瓜拌蒜泥、姜橘椒鱼羹、鲜马齿苋粥和莲子生姜粥等偏方可供选用。
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肠道疾病外,还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食物中毒等。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
生冷食物与胃肠功能紊乱
许多人钟爱生冷食物,常常畅饮冰啤酒,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加快肠蠕动,引发腹泻。
关于食物滞留
消化不良、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都可能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发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胃动力不足也是导致食物滞留的原因之一。这些症状让人感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现代生活的“冷”隐患
现代人喜欢在空调房内避暑,甚至在睡觉时也不例外。这种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腹部受凉,加快肠蠕动,从而引发腹泻。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易腹泻者的水果选择
对于容易腹泻的人来说,应少吃带籽的水果。这些水果中的细小籽可能会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更快地排出体外。对于日常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有便秘问题的人来说,这些带籽水果是有益的。但对于肠胃较弱、胃酸过少、吃东西容易发生腹泻的人来说,大量食用这些水果可能会导致腹泻。在食用水果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腹泻检查指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以了解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等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的关键步骤。外分泌功能试验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也可以帮助了解腹泻的原因。近年来开展的呼气试验对于诊断脂肪吸收不良和糖类吸收不良具有重要价值。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以了解胃肠道功能状态;B超、CT或MRI检查可以观察肝脏、胆道及等脏器的情况;结肠镜检查对于回肠末端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进行这些检查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准备工作,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揭示胆道及病变的关键诊断手段。
虽然小肠镜检查尚未普及,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具有独到的诊断价值。借助新型小肠镜,医生能够直观观察小肠黏膜的状况,并通过活组织病理检查,探究微绒毛及腺体的微妙变化。
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对于某些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属、类圆线虫属等,以及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等,都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血清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的测定,为胃肠道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如何预防婴幼儿腹泻?这里给你一些建议:
要注意饮食卫生,从源头防止病菌侵入。对水源和食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食品新鲜、清洁。任何变质的食品都不应喂养小儿,食具也要经常消毒。
母乳喂养是预防腹泻的自然武器。母乳适合婴儿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并含有iga,有助于预防感染。除特定情况外,应尽可能母乳喂养,并正确掌握哺乳技巧,避免在易感时期断奶。
为了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应按时添加辅食。添加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增加一种食品,逐渐适应。从维生素到菜汤、米糊,再到蛋黄等,每一步都要稳健。
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时,特别注意饮食质量,不宜过早或过多地给婴儿不易消化的食品。对于母乳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补充牛奶或豆浆,但无论是牛奶还是代乳品都需要适当稀释。当婴儿食欲不振时,不要强制喂食。
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婴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体格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各种疾病。避免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在夏季,要注意婴幼儿的衣着、饮食及护理,避免腹部受凉,并经常进行温水浴。
对于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的婴幼儿,要加强护理,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恶化。
感染性腹泻易流行,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病患要隔离治疗,并对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