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一种虫媒传染的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关于疟疾的传闻,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在夏季尤为高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那么,疟疾究竟属于哪类传染病呢?
疟疾是由蚊虫叮咬或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虫媒性传染性疾病。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分别是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前两种较为罕见,后两种则较为常见。
当感染疟疾后,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如果是卵形疟原虫,潜伏期可能是半个月;如果是恶性疟原虫,则可能是12天左右。这个时间还取决于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对于具有免疫能力或已服用预防药物的人来说,潜伏期可能会更长。
在这段潜伏期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例如,口腔温度会升高,一般超过37度。随后,患者会进入发冷期,全身感到寒冷,四肢开始,然后迅速传遍全身。身上会起鸡皮疙瘩,脸色发白,嘴唇没有血色,关节出现酸痛,全身发抖,牙齿打颤。即使增加衣物或被子也无法缓解。这个情况一般会持续十几分钟到一个小时。
发冷期结束后,患者会进入发热期。面色转红,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度以上。患者感到极度痛苦,可能发出呻吟,甚至出现抽搐和昏迷。尿色变深,口渴,这个期间可能持续两到六个小时,有的甚至需要十个多小时。
通过以上的描述,相信大家对疟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疟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此一旦感染,应尽早治疗,以减轻对身体的伤害,并避免引发其他问题。感染后,患者还需要注意隔离,以防病毒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