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过敏原可谓多种多样,既有源自身体内部的诱因,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将这些过敏原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内源性过敏原深藏体内,往往与身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在疾病息息相关。当肠道出现炎症,腹泻频发,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时,一些大分子物质就容易被吸收并引发过敏。内分泌失衡、营养障碍、内脏功能异常乃至肿瘤等疾病,都可能引发或加重湿疹的病情。遗传或获得的皮肤结构异常、功能缺陷,如天生皮肤干燥、屏障功能不佳等,也在内源性过敏原之列。
外源性过敏原则主要源于外部环境。环境中的一些物质,如温度湿度的变化、日晒、微生物侵袭等,都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加重湿疹症状。心理因素,如紧张和焦虑,也可能通过诱导免疫反应而激发湿疹。
具体说来,外源性过敏原又可分为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和化学性等多种。食物方面,鱼虾、鸡蛋、牛奶、牛羊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及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和食用色素等都可能是过敏源。吸入性过敏原则包括动物皮屑、毛发、真菌孢子、尘螨、粉螨和花粉等。而接触性过敏原则涵盖金属、化学物质和香料等。
对于反复发作的湿疹,其过敏因素可能是内部的,也可能是外部的。要确定具体的过敏原,可以通过斑贴试验、抽血检测或点刺法等方法来寻找。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找到过敏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