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科治疗,患者需避免过度劳动和剧烈运动。跨治疗的核心在于降低瓣膜压差,以此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治疗方法:
1. 经皮穿刺主动脉瓣球囊分离术能够立即减轻跨瓣压差,显著提升心排血量并改善患者的症状。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在手术上无法承受、严重狭窄危及生命和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手术前过渡。
2. 主动脉瓣交界分离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其手术死亡率低于2%。需要注意的是,瓣膜钙化和再狭窄可能在10至20年后发生,这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此项治疗适用于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无钙化患儿和青少年,他们可能伴有症状,也可能无症状但左心室出口明显狭窄。
3. 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钙化主动脉瓣狭窄以及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不完全关闭的情况,人工瓣膜替换术是指征首选。该手术虽然风险较高,但症状改善和长期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当主动脉瓣狭窄与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时,应同时进行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替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时进行人工瓣膜替换至关重要,即便患者已经出现心绞痛、晕厥或左心室功能丧失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手术无济于事,相反,及时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潜在风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和病症特点,我们会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