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一种需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严重疾病。当谈及这一病症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对于脊髓骨折患者,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并发症,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在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中,有一种状态称为脊髓休克期。在此阶段,患者会表现出受伤平面以下的松弛瘫痪,运动、反射、括约肌功能丧失,丧失平面感知,尿液失控等症状。经过3至6周的演变,可能会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痪,此时肌肉张力增加,肌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显现。
对于不同部位的脊髓损伤,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胸脊髓损伤会导致截瘫,而颈部脊髓损伤则可能引起四肢瘫痪。上颈髓损伤表现为痉挛性瘫痪,下颈髓损伤则会使上肢呈现松弛性瘫痪,下肢则为痉挛性瘫痪。肋间肌的瘫痪会导致胸部呼吸减弱,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则会使受伤平面以下的皮肤无法出汗,容易导致高烧。如果是脊髓半横切损伤,那么在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的运动和深度感觉会消失,而对侧肢体则会出现疼痛和温度感觉的消失。
对于脊髓骨折患者的治疗原则,重点是尽快缓解压迫,稳定有效地固定脊柱,并加强功能锻炼,以预防可能的并发症。我们在关注这些表现和治疗原则的也必须提醒患者注意避免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一旦出现压疮或肢体功能下降等并发症状,就会对我们的临床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对于脊髓骨折患者来说,全方位的关注和细致的护理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