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篇
一般治疗:患者应多喝水,并需限制高钙、高钠和高草酸盐的摄入。对于那些伴有严重血尿或结石的吸收性患者,必须严格遵循低钙饮食,但也要确保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得到满足,每天的钙摄入不应低于基本需求。
药物治疗:
1.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嗪),每日剂量为1-2mg/kg。这种药物能够促进远端肾小管重新吸收钙,使尿钙恢复正常。它还能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及1,25(OH)2D3至正常水平,使肠道钙吸收恢复正常。疗程通常为6周,成年人可能需要长期服用。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氢氯噻嗪时可能会出现脱水、钾流失、尿酸潴留、血糖升高以及血清脂蛋白成分变化等副作用。其中包括血清总胆固醇和HDL(高密度脂蛋白)的轻度降低,以及LDL与HDL比例的变化。长期应用氢氯噻嗪应谨慎。
2. 其他药物:苯氟噻嗪可减少尿钙排泄并增加利尿量;磷酸纤维素钠与上述利尿剂结合使用,可减少肠道钙吸收。口服亚磷酸盐可减少尿钙,有助于防止尿石形成。常用的还有磷酸盐缓冲液。
尿路结石治疗:应按照泌尿系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同时预防和控制感染。
预后篇
本病的预后情况取决于早期诊治的及时性。如果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预后通常良好。如果病情严重且延迟治疗时间长,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反复尿路感染、结石、尿路阻塞性肾损伤,甚至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