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性期,此疾病展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的生理变化。血象分析中,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有时甚至能超过惊人的500×109/L。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呈现出贫血状态,这种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数量也常常出现异常,有时高达1000×109/L。在象方面,增生极其活跃或明显活跃,颗粒与红色的比例失衡,达到10∶1至20∶1的程度。中的中晚粒细胞比例增多,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细胞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揭示,约90%的慢性期患者存在Ph染色体阳性现象。
进入急变期后,病情急剧恶化。贫血迅速加重,和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甚至达到危及生命的水平。原始粒细胞的比例可能高达20%以上,急性危象时更是可能超过90%。血小板数量减少,中性分叶核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可能上升或恢复正常。遗传学检查会发现非整倍体现象,除了t(9;22)(q34;q11)的Ph染色体异常外,还可能伴随其他染色体异常,如第二个Ph染色体或额外的8号染色体等。
加速期的特征则是白细胞持续上升,幼稚细胞开始增多。在这一阶段,原粒+早幼粒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0%。活检病理切片的银染过程中常可见到网状纤维增生,约有一半的患者表现出显著增生。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选择X线、CT、MRI、B超以及心电图等检查手段。通过这些详细的检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进程和状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这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和深入的分析来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