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引起了骨病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指出,这一病症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原因。
腰骶部的先天性异常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腰骶部的畸形会导致椎间隙宽度不一,关节突出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从而增加发病率。这就像是给腰椎间盘的正常运作设置了一道难题,使其更容易受到损伤。
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人体成长过程中,椎间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修复能力。特别是在20岁之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开始显现,纤维环逐渐失去弹性,出现裂纹。到了30-40岁,椎间盘的蛋白多糖减少,髓核趋向胶原化,失去膨胀性能。这种退行性变化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腰部过度使用、长期负重、不正确的姿势等都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和磨损,导致退行性变化的加速。特别是下腰椎间盘,由于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退行性变化。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相对较弱,腰5、骶1平面的纵韧带宽度明显降低,这使纤维环更容易受到损伤。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病率,骨病专家提醒,预防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轻腰部的负担。这样,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了解疾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骨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