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这一病症,或许听起来令人心生恐惧。对于那些未表现出脑部症状的患者来说,他们的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动荡不安。这病症,像是一场无声的较量,只在少数椎骨中显露端倪,呈现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微弱迹象。
Ackermann及其团队在1988年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96例患者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观察。他们发现,尽管有15%的患者出现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都是良性的。对于年长的患者而言,特别是那些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困扰的人们,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是他们的得力助手,能够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对于那些罕见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类固醇药物是他们的救星。
当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时,手术治疗就成了刻不容缓的选择。过去的手术方法,如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腋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虽有其存在价值,但却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如今,经皮血管内成形术以其微创、高效的特点成为了主流治疗方法。国内的高山等人在2000年报告了15例接受PTA治疗的有症状患者,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以及长期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取得的理想疗效。
至于预后,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情况是良好的。老年患者中可能会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和继发性脑血栓形成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持续的关注和适当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与疾病较量的过程中,了解、关注并积极治疗是每一个患者都应该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取得胜利,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