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关节之所以能灵活自如,全靠肌腱默默担当着重要的传动装置角色,尤其是在手部,肌腱堪称手功能的生命线。一旦肌腱受损,即便关节本身功能正常,手的功能也将完全丧失。对肌腱的分区及其损伤修复的研究至关重要。
关于屈指肌腱的分区,根据Verdan分类法,可以细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治疗原则。
一、屈指肌腱的五个分区:
1、Ⅰ区:此区域涵盖手指中节指浅屈肌止点到末节指深屈肌止点的部分,对于拇指而言,则是近节中部至拇长屈肌腱止点。这一区域的肌腱负责手指的精细动作,因此任何损伤都需要精细修复。
2、Ⅱ区:从中指骨中部到掌骨颈部,因解剖复杂被称为“无人区”。这一区域的肌腱容易受到挤压和摩擦,是肌腱损伤的常见部位。
3、Ⅲ区:位于手掌区,从掌骨颈到腕横韧带的远侧缘。此区域的肌腱与手掌肌肉紧密相连,损伤后需要综合考虑肌肉和肌腱的修复。
4、Ⅳ区:腕管区,这一区域的肌腱受到腕管的多重限制,因此损伤后修复需要特别关注腕管的结构和功能。
5、Ⅴ区:前臂区,此区域的肌腱与肌肉紧密相连,负责传递力量,是肌腱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拇指屈肌腱也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都有所不同。对于拇指屈肌腱的损伤修复,需要特别关注其独特的分区特点,以确保拇指功能的恢复。
肌腱的分区研究对于理解其功能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区域的独特结构和功能,才能为肌腱损伤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