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颅血肿:专家解析症状与应对之道
新生儿头颅血肿,一种可能由自然分娩时的产道挤压或怀孕期间发育不良引发的严重疾病。对于这一问题,产科专家提醒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及时为孩子诊治,以免病情恶化。那么,新生儿头颅血肿的临床表现究竟是怎样的呢?
头颅血肿,又被称为骨膜下血肿,常出现在顶骨或后顶骨部位,可能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生。这种血肿并非瞬间形成,而是在出生后几小时或2至3天内逐渐明显。它的特点是界限清晰,不穿过骨缝,局部受影响的皮肤颜色并无变化。但在部分情况下,血肿所在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呈现红色。
随着血肿的发展,中部会逐渐肿胀并出现波动感。整个吸收过程可能长达数月,期间,由于钙盐沉积,可能会在血肿边缘形成硬边缘,中央则可能出现凹陷,形如火山口。
血液可能透过头颅的骨折部位或裂隙在颅骨与顶脑膜之间形成颅内血肿。这种血肿虽然范围较小,但也可能压迫大脑,引发脑症状。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头颅血肿甚至可能对眼睑和前额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儿童出现苍白休克,并可能因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产科专家强调,新生儿头颅血肿的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浓度下降可能会加重病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新生儿头部血肿的症状,应立即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绝不能延误病情,让疾病长期拖延。
理解并识别新生儿头颅血肿的症状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只有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让我们共同关注新生儿的健康,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