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笔下的杰作,其全文如下:
《题西林壁》
横观庐山如巨龙盘踞,侧看则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远近之间,高低错落,景色各异,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
置身于庐山之中,我感叹其雄伟壮观,犹如人间仙境。我却无法认清它的真正面貌。原来,我之所以无法洞悉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处在这千山万水之间,视野被局限,无法一览全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历庐山时,有感而发,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坐落在庐山的西麓,岁月流转,寺庙虽经风霜雨雪,却仍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苏轼在公元1084年,被贬至汝州,途径九江,与友人一同登上庐山。面对眼前瑰丽的景色,他诗兴盎然,创作了一系列描绘庐山美景的诗篇。《题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这首诗既是苏轼笔下的写景佳作,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后两句则是作者深思后的感悟。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只有跳出局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正如在庐山之中,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一览众山小,看清它的真正面貌。这首诗既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