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英语教学中,由于非母语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通常采用“语言输入为驱动”的IO模式,虽然确保了语言学习的快捷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却存在着两大不良倾向。外在需求动力不足,使得大量输入的内容枯燥乏味,逐渐消磨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自身转化能力不足,导致语言输出困难,典型的例子就是“哑巴英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OIO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语言输出为驱动”,即先通过语言输出驱动语言输入,经过内化转化再进行语言输出。换句话说,我们以“说促学”、“以写促学”,让语言输出成为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在这种模式下,语言输出不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手段,更是他们所要达成的目标。通过语言输出,我们不仅能有效驱动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使用和交际能力。这里的语言输出包括听、说、读、写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指学习者产出的语言,还包括学习者产生的语言活动。
为了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点。要围绕让学生主动“充分听、大胆说”来设计OIO听说课。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OIO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说转向以任务为驱动的主动听、说。
“语言输出”同样是OIO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驱动力。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多次语言输出,但每次的侧重点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课堂开始时的语言输出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引出新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结束时的语言输出则是为了巩固所学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变通能力。
“OIO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教学中的“输出、输入、输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在语言输入方面,需要注意可理解性和足够的输入量。语言输出和输入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为了实现语言输出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教师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教学任务。
“OIO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用英语表达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堂更加生动有活力。通过实践,我们初步实现了“主动、生动、生成”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模式,我们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让他们感受到从“不知”到“有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行为,需要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使学习任务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