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又如风,离又如风,世事如梦”。正如王菲的歌声所唱,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有时似乎变得模糊。梦,是潜意识对意识的一次深情告白,是心灵深处的密语。随着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梦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而清醒梦这一概念的出现,更是带给我们一种近乎盗梦空间般的刺激体验。
一、清醒梦
清醒梦这一现象,最早由荷兰医生Frederic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这一概念在英国心理学家Keith Hearne的实验中得到了支持。实验中,被试Alan Worsley借助眼球运动为信号,在多重睡眠电图仪器中标记出清醒梦的开始。随着神经成像科技的发展,清醒梦与快速眼动睡眠(REM)之间的联系愈发明确。清醒梦,是一种游走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特殊意识状态。加州心理学家Matthew P. Walke认为,清醒梦和普通梦都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但在清醒梦时,负责逻辑推理的背外侧前额叶使大脑跃入“清醒”状态,让我们明白自己正在梦境中。
二、如何驾驭梦境
每个人晚上都会做梦,只是我们往往记不得。通过一定的训练,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在做梦,并尝试控制梦境。第一步是持续记录自己的梦境,这有助于我们回忆梦的内容并强化梦的现实感。接下来是现实感的监测,在梦里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读句子、数手指或看时间。当我们在梦里做这些时,会感受到不可思议的感觉。要想控制梦境,关键在于在醒着的时候经常做现实感监测的练习,直到它成为我们的第二本能。这样,在梦中我们也可能做这样的监测,从而进入不同的梦境。
三、清醒梦研究对心理学的贡献
清醒梦的研究不仅对心理学有重要意义,还对治疗“鬼压床”等现象具有潜力。“鬼压床”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瘫痪症现象。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可能会恶作剧地让我们感受到恐怖的不明物品靠近。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做梦并有能力控制梦境,或许就能终止这种噩梦。心理学家尝试通过控制来访者的噩梦来减轻其痛苦和提高睡眠质量。清醒梦的研究也增强了人们对大脑意识区域的医学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关于梦境与现实是分开还是统一的争议。从神经功能活动系统的角度看,梦见在做某事和真正在做某事是一样的。这为梦游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支持。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清醒梦的理解将更加全面。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完全掌握控制梦境的方法,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现在,我要去睡觉了。“来又如风,离又如风。”或许就在今夜,我们共同这个神秘而迷人的梦境世界。(作者赖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