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内频繁出现的食物造假事件,广东省积极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食品打假专项行动。这一行动如同一场捍卫百姓餐桌安全的战役,其战果显著。
今年开始,广东省的工商系统全面出击,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据统计,至今已检查了超过40.9万户食品生产经营者,并成功立案查处了超过一万宗食品造假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84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食品打假行动中,广东省工商部门以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为打击目标。重点品种包括乳制品、食用油、米面制品、桶装水、饮料和酒等,而重点区域则是商场、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以及城乡结合部。工商部门集中执法力量,对这些区域进行严密监控,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以及标签标识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为了更有效地发现和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工商部门将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工商局对流通环节的食品进行了大规模抽检,共抽检了8350批次,包括乳制品、含乳食品、酒类等12大类食品。令人欣慰的是,合格批次达到了7966批,合格率高达95.4%。
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广东省工商局迅速采取行动,组织全省范围的清查,并对同批次的食品采取下架措施。对于那些被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食品,更是实行全省范围内的同品牌、同型号的所有食品先行下架。想要重新上架销售,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提供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报告。
广东省工商局副局长钱永成表示,自开展食品打假专项行动以来,广东省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去年的抽检情况相比,部分产品的质量情况也有了显著的改善。这场专项行动不仅有效地打击了食品造假行为,也为广东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这场捍卫百姓餐桌安全的战役,还将继续深入下去,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