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孩子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父母可能会片面地关注孩子的营养补充,如补钙补锌等,却忽略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我国儿童的健康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据卫生部网站介绍,在近年来,随着党和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在加快改革与发展。这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的措施包括:党和高度重视儿童营养改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人均食物消费能力提高,食物种类的丰富和膳食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儿童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妇幼保健服务的提升也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近20年来,城乡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显著增长。城市儿童的平均生长发育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龄儿童相比也毫不逊色。
营养不良状况持续减少。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都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常见微量营养素缺乏状况也有所改善。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较低,尤其在金砖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最重要的是,儿童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因营养改善而显著提高。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归因于营养不良的比例已经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有所下降,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4。
虽然我国儿童的健康状况正在不断改善,但仍需重视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继续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广大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营养均衡,科学喂养,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