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健康网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对食用油企业进行了约谈。金龙鱼、福临门等食用油品牌相继宣布部分产品提价8%,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消息来源于4月13日的《京华时报》。对于这次约谈,舆论纷纷展开热议。网友辛木质疑,为何食用油价格上涨会迅速引发发改委的约谈,而成品油(如汽油、柴油等)价格上涨时却未受到同样的待遇?这种区别对待是否过于明显?
事实上,食用油企业的涨价并非无的放矢。据企业方面透露,由于原料成本压力巨大,花生油原料涨幅超过30%,一级菜油原料上涨幅度也超过15%,企业每吨亏损达800多元。国际国内大豆油原料市场呈现价格持续走高的趋势,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与成品油历次涨价的理由相似,食用油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但更为重要的是,媒体早已指出,包括食用油在内的民生用品涨价,其根源在于成品油价格的上涨。此次食用油企业也宣称,0号柴油现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食用油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而花生、油菜籽等原料的上涨,实则也是由于油价上涨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增加。归根结底,食用油的涨价是由成品油价上涨所引发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成品油的价格。
发改委此次约谈食用油企业后,食用油价格可能暂时趋于稳定。但在企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这种稳定能维持多久?涨价风潮已经席卷了民生用品的各个领域,发改委可以约谈部分民生用品企业,但总不能将所有民生用品企业都约谈一遍。民生用品的涨价只是整体通胀的“神经末梢”,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治理通胀的源头,而非仅仅对表面现象进行干预。
面对当前的通胀压力,需要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政策措施。发改委不仅要关注食用油等民生用品的价格问题,更要从源头上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通胀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