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回暖,传染病的活跃期也随之而至。在北京市,自四月份以来,肠道传染病逐渐进入高发季节,各大医院为了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暴发,纷纷开启全天候的就诊服务。
据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雷海潮介绍,每年进入四月份,北京市的肠道传染病就开始逐渐上升,并在夏季达到高峰。其中,痢疾和感染性腹泻是最主要的两种肠道传染病。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曾给北京市带来超过1.8万例病例,其中还包括两例死亡病例。而感染性腹泻则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发,全年各季节都有发病,尤其以夏、秋季为主,2011年北京市共报告了近5万例感染性腹泻患者。
雷海潮强调,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肚子”。每个人因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和体质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昏迷和休克等症状。“拉肚子”并非小事。患者自行用药可能会导致病原耐药甚至引发慢性腹泻。他建议患者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疾病传播。
为了应对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北京市卫生局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4月1日至10月31日全天24小时开设肠道门诊。而在冬春季(11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每个区县至少要保留两所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24小时开诊。
医疗专家提醒,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关”。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生吃瓜果蔬菜要用流动的水洗净;夏季食用海鲜和肉类要充分加热煮熟,加工时要确保生熟分开。
虽然肠道传染病一般不会致命,但其高强度的传染性仍不容忽视。我们在平时需要注意身体健康,保持自身清洁,毕竟身体的任何不适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让我们共同做好预防措施,远离肠道传染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