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公开征求关于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意见,这场关于“面粉增白剂”存废之争终于迎来了结果。
一直以来,过氧化苯甲酰被誉为“面粉增白剂”,其存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反对者主要从使用必要性和安全性两方面提出质疑,而支持者则坚信其安全性。今年九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仍将其列为面粉处理剂,对此,本报曾进行报道。
监督局发布的情况说明显示,随着小麦品种改良和面粉加工工艺的提升,现有工艺已经能够满足面粉白度的需求,大部分面粉加工企业已不再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研发现,消费者普遍希望小麦粉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对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小麦粉普遍表示不接受。
尽管过氧化苯甲酰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添加限量下使用未发现安全问题,但现有工艺在添加时难以均匀,容易超标,带来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情况说明进一步指出,尽管过氧化苯甲酰在规定的用法下未出现安全问题,但由于其在面粉加工业中的技术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因此建议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
根据的公告稿,自2011年12月1日起,将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产品保质期结束。对于违法使用的行为,将予以查处。
为了降低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对产业的影响,政策调整实施时间设为一年左右。这主要考虑到面粉生产、销售以及进口周期等情况。在此期间,对于政策调整前生产的、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的食品,允许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而对于同样作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钙”,由于其技术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因此也被拟一并撤销。这一决定无疑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为安全、健康的食品,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