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青海组,深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电池制造分厂的生产车间。在经过登记、量体温、消毒等程序后,被机器轰鸣的生产场景所吸引。
在这里,李智是一位年轻员工,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将不合格的半成品挑选出来。他告诉记者,车间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甚至在春节期间也没有停工。
面对疫情初期的挑战,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迅速调拨防疫物资,支持人员返程和物资运输。公司副总经理高鹏表示,虽然初期生产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但电池转换效率却稳步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青海省为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实施了“五专”举措。从建立服务热线、复工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客货运输专车到信用健康码,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打通了企业复工复产的各个环节。对于复工手续、小微企业贷款、房租减免等问题,青海省企业商业开工开业和重大项目开复工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都能迅速回应并处理。
作为青海海东市最大的扶贫产业,拉面产业是当地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主要行业。海东市组织拉面店员工返岗复工,并在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冶晓梅曾在亲戚的拉面馆打工,现在自己开店。她表示,为他们开设了拉面技能提高班,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青海省还鼓励家庭作坊和网络订单,让人们在居家防疫的同时也能稳定增收。在民和县官亭镇朱二奴的家中,青绣之美让人赞叹不已。疫情防控期间,她通过线上平台收到了不少订单。
截至目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量稳定增长,拉面店大面积恢复营业,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的会员们也积极投入青绣制作。春天的气息中,青海的复工复产正在有条不紊地全力推进。
本文报道于《》,展现了青海企业在疫情挑战下的复工复产情况,展现了的有力措施和人民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