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源自梵语中的“菩提萨埵”,是追求觉悟与智慧的象征。菩提,意味着觉、智、道;萨埵则代表众生、有情。菩萨是众生追求佛果的必经身份,他们以智慧探求无上菩提,以慈悲方便化导众生,修行波罗密法,以期未来成就佛果。
菩萨的修行之路称为菩萨行,他们的法式、戒律、乘载经典以及所修行的菩萨藏,都构成了佛教菩萨道的重要内容。弥勒、文殊、观世音、大势至等菩萨名,被诸经典频频提及。在印度与中国,都有被尊为菩萨的大乘学者,如印度的龙树、世亲,我国的竺法护与道安等。
说到菩萨,我们不得不提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象,来源于佛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的经历。萨埵译为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拥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他们不仅自我觉醒,还致力于将一切众生从愚痴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得到彻底的觉悟。这种舍己救人的菩萨精神,正是佛教菩萨的本质体现。
佛教中的菩萨身份并非轻易可得。众生要想成为菩萨,必须先发大愿心,这其中包含四个主要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菩萨之路并不容易走。
菩萨的阶位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之分。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在佛经中提到的菩萨阶位,有十二个圣人阶位,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妙觉菩萨相当于佛的阶位,等觉菩萨则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我国信仰佛教的民众特别尊崇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他们都是等觉位的大菩萨。其中,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愿被大乘经典特别称道。在我国,四大菩萨的道场被广大佛教徒视为圣地,分别是五台山的文殊师利道场、峨眉山的普贤道场、普陀山的观世音道场以及九华山的地藏道场,这四大名山也反映了四大菩萨在我国佛教中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