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保部、水利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对未来几年我国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做出了详细规划。这项规划目标明确,旨在将我国重点流域的总体水质从当前的中度污染改善至轻度污染,确保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稳定并达到功能要求。
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我国的水质标准分为五类,而目前部分城市的水质已经低于五类标准。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水资源已经不能用于农业用水,甚至部分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也存在隐患。水利部水资源司的副司长于琪洋透露,目前全国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仅为46%,近四成的河水水质低于三类标准,这无疑对城乡饮水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面对严峻的水污染现状,公众不禁担忧。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最近的抽样检测数据为我们带来了一丝安慰。根据他们的报告,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的达标率已经达到了83%。尽管在污染负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的重要水源地状况整体良好,175个重要水源地中,有87%的数据表明水质优于三类。
挑战仍然存在。《规划》的实施是实现水质改善的关键。水利部和环保部的官员表示,他们将努力实施这一规划,确保到2015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稳定并达到功能要求。他们还表示将争取在未来几年内提高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并预计在2030年基本实现水质达标。
关于资金问题,尽管水污染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国家并没有考虑征收水污染税和环境税。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寻求社会和企业参与资金筹措,目前还没有征收上述两税的打算。
这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涉及了12个部委以及重点流域的23个省(区、市)的紧密合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一项规模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以确保我国的水资源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