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沙海关、拱北海关以及天津、沈阳、广州、南宁等海关相继破获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重大冻品案。这些冻品中的一部分,其包装上的日期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冻肉的“肉龄”之长,甚至比许多80后、90后的年龄还要大。这引发了人们深深的疑虑,这些长期冷冻的肉类是如何绕过严密的监管,最终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的呢?这一问题的曝光,立即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担忧。
新闻回顾:
在不久前的一个震惊业界的消息中,广东拱北海关宣布破获近年来最大宗的冻品案。涉案人员被查获的冻品包括590吨的冻鸡脚、冻牛肉和冻猪脚,这些被称为“僵尸肉”的冻品来自遥远的美国、巴西等地,案值高达约1500万元,涉及的税额约为600万元。在此之前,长沙海关在6月1日也破获了一起同样规模巨大的冻品案,他们在三个冷库中发现了总计800余吨的涉案冻牛肉、冻鸭脖和冻鸡爪等。与此天津、沈阳、广州、南宁等海关也相继破获了多起冻品的大案。
那么,为何冻品如此猖獗?是什么让犯罪分子愿意铤而走险?原来,这些所谓的“僵尸肉”有一部分来自疫情高发地区,且早已变质。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化学药剂浸泡调味,以改善其卖相。一旦消费者不慎食用这些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等病菌的冻品,轻则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对此,海关总署缉私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打击冻品行动。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已经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了打击冻品的专项查缉抓捕行动。目前,已经成功地打掉了20多个专业冻品的犯罪团伙,查扣的“僵尸肉”数量超过了10万吨,涉案货值更是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这一行动无疑给那些仍在从事活动的犯罪分子以强烈的震慑,但同时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确保老百姓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