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H7N9境外移入病例引发关注,疾病管制署迅速应对揭示病毒特性
近日,国内首例H7N9境外移入病例引发了广泛关注。疾病管制署于2月13日成功从该病例的检体中分离出病毒,并于2月15日完成了全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结果已及时分享给农委会,并同步发布于国际GISAID网站,与全球共享。经过流感咨询委员会专家会议的确认,结果显示该病毒可能为一个新的基因型,对禽类具有高度的病原性,但并未表现出增强的人传人能力。
该病例自入境后便立即受到关注。疾病管制署表示,从检体中分离出的H7N9病毒在HA蛋白切割位有特殊的改变,可能使其在禽类中的病原性增强。进一步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的NA蛋白具有抗药性,对抗病物如克流感及瑞乐沙等可能产生抵抗。但专家推测,这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筛选出的抗药性病毒。疾管署在发现抗药性时立即通知医疗团队作为治疗参考,目前个案仍在住院治疗中。
针对外界的疑虑,疾管署强调,个案在入境时因发烧被机场检疫人员及时拦检并建议就医。个案在同日就医并在次日转至某医学中心时,医师即怀疑H7N9流感轻症并立即通报采检。这显示出检疫站和医师都具有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及时监控并通报疫情,绝无延迟或误诊情况。
随着H7N9疫情的发展,疾病管制署和农委会将继续密切关注国际人类和禽鸟的H7N9病毒流行株变化趋势,加强即时疫情监测和病毒监视。他们也在2月20日公布了更新的新型A型流感临床诊疗指引,以确保国民的健康安全。
面对此次疫情,公众应保持警惕并遵守“5要6不”原则。“5要”指的是禽肉及蛋要熟食、彻底洗手、出现症状要戴口罩并及时就医、与禽鸟长期接触者要接种流感疫苗、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而“6不”则包括不生食禽鸟蛋或制品、不及购买来源不明禽鸟肉品、不接触或喂食候鸟及禽鸟、不野放及随意丢弃禽鸟、不将饲养禽鸟与其他禽畜混居、避免去空气不流通或人潮拥挤的场所。
由于中国大陆仍处于H7N9流感高峰期,公众如必须前往该地区,务必提高警惕,严格遵守防疫原则。这一疫情的进展也提醒我们,疾病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由网友『挽你手诉梦话』至本站,如您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需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