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也称为支原体尿路感染,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疾病。支原体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它们生活在细菌与病毒之间,是目前所知的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早在1937年,Drsnes支原体就从巴氏腺脓肿中分离出来,这是关于支原体在人类疾病中的首次报道。泌尿生殖道内存在多种支原体,其中以人类支原体和尿素分解支原体最为常见。
支原体尿路感染在婴幼儿中的情况较为特殊。在婴儿期,特别是女婴的生殖道中,有时会分离出支原体UU,这些支原体大多来自母亲。三个月后,这些支原体会迅速减少。在青春期前,男性生殖道中很少有支原体的存在。但到了青春期后,生殖道支原体的出现主要与性接触有关。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无病症的成年女性中,生殖道UU的分离率高达56.8%。支原体的检出率与一些特定因素相关,如年龄较轻、有多个性伴侣以及不使用防护措施等。正常男性中,支原体的分离率大约为14%。
这种感染在不同的人群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支原体尿路感染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年轻人、多性伴以及黑人群体中的支原体感染率也相对较高,这可能与他们的社交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对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特别是在性活跃期,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要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