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众多疾病中常见的早期症状,它犹如一个无形的警钟,提醒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在这其中,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特殊的病理改变,其早期症状尤为独特。据数据,有一半的患者在疾病急性发作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髋部的不适。这种不适的位置并不固定,可能伴随着X射线的阳性发现。据推测,这些症状可能与骨内压力升高、组织缺血或微小的骨折有关。随着疾病的进展,关节面可能会出现塌陷,这不仅会进一步加重疼痛,还会限制下肢的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内旋动作时。
部分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间隙性的跛行,这种症状与慢性周围血管病性跛行相似。当患者休息时,症状会有所减轻;但一旦开始活动或负重,症状又会加重。对于以下三种情况的患者,临床上需要特别警惕:
局部疼痛,特别是髋关节疼痛,偶尔伴有跛行的患者;对侧髋关节已经被确诊为骨坏死的患者,因为非创伤性骨坏死可能导致髋关节双侧病变;存在明确的诱因,如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类固醇激素、长期大量饮酒、胶原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病等)、镰状细胞贫血、高雪瘤、减压等,以及上述原因中提到的各种诱发骨坏死的病史的患者。
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过程中,X线平片虽然是一种基础手段,但它只能识别出晚期的病变。而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已经成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双侧有症状和无症状的关节,甚至是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MRI就能够发现临床前期病变和无症状关节的异常。这使得MRI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