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肿瘤的诊断之旅
对于外耳道内那些未感染的小肿瘤,它们的诊断之旅往往从其外观开始。虽然外观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但大多数情况仍需依赖医疗检查来确认。这些肿瘤在初期并无明显症状,直到它们逐渐长大,阻塞外耳道,引发瘙痒或听力下降,此时患者可能会注意到挖耳时出血或挖出类似“肉块”的样本。若继发感染,则会引发耳痛和脓液的出现。
检查时,我们可以看到外耳道内存在着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的肿瘤。它们表面粗糙,带有蒂或无蒂,颜色呈棕黄色。这些肿瘤的质地较硬,在感染的情况下会充血肿胀,呈现肉芽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导致肿瘤颜色变黑。肿瘤的快速增殖可能会侵入中耳和乳突,偶尔也会在耳廓后形成瘘管。
当这些肿瘤发生继发性感染时,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耳痛和脓液的出现成为常见的症状。检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肿瘤已经充塞了外耳道的外段,甚至暴露在外耳道口。肿瘤的基部通常较宽,表面凹凸不平,像是一棵桑树的表面。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它们呈棕色且质地坚实;但一旦感染,就会充血、肿胀。有时,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些肿瘤甚至会变黑。
这些肿瘤的增殖力强大,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它们可以快速侵入中耳和乳突,有的在耳廓后下形成瘘管。当发生继发感染时,瘘管内会流脓出血,甚至可能穿透外耳道底部,形成咽瘘。这时,瘘管的另一端可能会在扁桃体上开口,使得治疗变得极为困难。对于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但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是战胜这一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