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治疗中的药物治疗:基础与关键
在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堪称基石。药物治疗的正当性与科学性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任何偏差都可能给患者的心脏带来额外的压力,甚至加剧病情。为此,心脏病患者在服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那些安装了机械瓣膜的心脏病患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至关重要。术后第一周,每天早上都应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的检测,随后检测频率逐渐降低,从每周2-3次过渡到每月一次或每两月一次。这样的监测是为了确保抗凝药物的效果达到最佳。
某些食物中的维生素K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如菠菜、芥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及绿茶等饮品,都应尽量避免。因为维生素K会减弱抗凝效果,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当心脏病患者服用其他药物时,特别是活血化瘀、含阿司匹林、水杨酸的药物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都需要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与抗凝剂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抗凝效果。
保持大便畅通也是关键。维生素K1的主要吸收地点在直肠,如果大便不畅,可能导致直肠过度吸收维生素K1,从而影响抗凝效果。一旦出现便秘,应立即采取措施。
心脏病患者要警惕过量抗凝的风险。过量抗凝可能导致尿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各种出血并发症。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应立即减少抗凝剂的用量。
虽然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介入手术、搭桥手术、手术治疗乃至心脏移植等,但药物治疗始终是基础。对于每一位心脏病患者而言,遵循医嘱,科学服药,是走向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