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究竟是何含义?与“出生地”又有何不同?
在古代,“籍”与“贯”是分开使用的。其中,“籍”指的是家庭对朝廷所承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家人所从事的行业,如种植、畜牧、打鱼等。而“贯”则指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地。当“籍”与“贯”结合时,它们代表了一个人的出生地及其家庭徭役种类的登记文件。例如,某人在某地从事渔业,他的籍与贯便是他在该地的职业与出生地的联合记录。
至于现代,“籍贯”的含义则根据公安部公通字[1995]93号文件有所规定。简单来说,籍贯是本人出生时祖父的户口所在地。具体来说,如果祖父仍在世,籍贯应是他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如果祖父已去世,填写他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如果祖父未落户,则填写他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公民登记了籍贯后,如果祖父之后迁移户口,该公民的籍贯则不会随之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