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浪漫间的微妙距离,在同居的男女关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男人,从初识女人时的抽象精神追求,到同居后逐渐感受到女人的物质存在,这其中的转变,是一种从浪漫幻想步入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
同居的女人有时会把承诺当作一种“债权”,误以为手握承诺就能实现自己的权利。然而承诺并非白纸黑字的合同,即便签订了合同,也不能保证永恒不变。男人对女人的承诺,如同风中的承诺,可能会随风消散。相比于承诺的虚无缥缈,握在手中的实际更为可靠。百万的欠条与手中的现金相比,哪一个更真实?
当女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同居生活中,期待着婚姻的降临,却突然发现对方已经没有了永远的打算。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同朋友A,与一个比自己年纪稍大的女子恋爱同居,时间一长却发现对方并不适合成为他的妻子。母亲的不满意、朋友的看法,都让他陷入困境。而那女子仍沉浸在甜蜜的幻想中,等待婚姻的来临。婚姻对她而言,似乎仍是触手可及的美梦,而旁人却无法打破她的幻想。
在同居生活中,我们不应陷入“为什么我该这样而对方不主动这样”的纠结。芝麻绿豆般的小事积累起来,可能引发一连串的矛盾。女人应思考是否应该承担做饭的责任,男人则应考虑是否应该承担起赚钱的责任。但当女人不做饭、男人不赚钱时,一系列的问题便涌现出来。这些矛盾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逐渐累积,最终可能导致男人的心态崩溃。他们可能选择忍耐,但内心却在思考能否忍耐一辈子。这时,结婚的问题便浮出水面。
大多数困扰于同居对方不愿结婚的都是女性。她们苦恼于青春、付出以及迟迟无法到手的那本红本本。为什么同居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后非得要结婚?而为什么同样长时间后却仍不结婚?同居并非婚姻的必要条件,它并不等同于为爱情买保险。做出同居的决定,就要勇于承担后果。婚姻应该是同居的自然过渡,而非强制性的终点。
同居者应该以一个平和、缓慢的态度来面对婚姻问题,而不是在浪漫的场景中幻想未来。双方应该坦诚地讨论婚姻的实际问题,如筹备婚礼、拍摄婚纱照、蜜月旅行等。而不是在公众面前刻意强调对方如何哀求才答应结婚。无论男女,都应该明确表达自己对婚姻的期望和意愿,而不是在独自猜测中增加不安全感。与其在网络上宣泄迷茫和困惑,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做一些实际的努力和思考。毕竟,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