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之旅
在我们深入了解并研究的一百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他们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这些患者,年龄从19岁至46岁不等,平均病程长达4.6年,他们所经历的心理历程令人深思。
当我们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这些患者交流后,发现他们的心理状况大致分为焦虑型、恐惧型、盲目求医型、失去信心型及压力型五种。这些症状并非单一存在,往往是多种情绪的交织。
许多患者表现出多种精神症状,如健忘、性功能减退等,更出现情绪低落、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来源,部分源于对前列腺炎的病情缺乏正确认识,受到周围媒体广告宣传的夸大影响,严重扰乱和损伤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部分患者因有过不洁或前列腺病症引起的暂时性的性困扰,产生内疚心理,引发焦虑和恐惧。
临床统计显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例是细菌性前列腺炎的8倍,这一数据揭示了慢性前列腺炎的复杂性。患者在反复就诊、尝试多种药物和理疗后,病情仍可能迁延难愈,并具有愈后容易复发的特点。这使患者精神上顾虑重重,缺乏治疗信心,甚至产生失望和多种幻觉,部分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不仅会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还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心理疗法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英国医生米勒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采用缓解紧张情绪的行为疗法治疗紧张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几个月的随访显示,约80%的患者症状减轻或痊愈。
祖国医学也将前列腺炎病人所伴的多种精神神经症状归于“疾、郁”之因。在治疗时,除了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还常配合使用解郁、化痰之类药物,效果更为显著。基于这样的认识,适当的健康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心理疏导,可以消除或缓解病人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恶性循环,阻止慢性前列腺局部病理损害的进一步发展。
临床医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镇静药、解痉止痛药来帮助病人尽快缓解症状。辅助适当的健康心理疏导,让患者打消顾虑、减少恶性信息的刺激,正确认识疾病病因病理,鼓励病人面对现实。通过心理疗法,让患者了解本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决心。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仅需要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更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创伤。只有综合考虑病人的心理状况,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