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2017高考全国卷二文数「2017高考全国一卷难度」

  • 生活知识
  • 2025-04-08 14:56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专家论坛:美学命题与范畴在中国特色美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作者张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

在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中,美学命题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这一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理论资源,为现今的文艺批评提供了价值尺度的功能。在众多美学理论中,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内涵被精炼地概括为“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这些命题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大放异彩,更在当代文艺批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推进,命题研究逐渐崭露头角。虽然历史上关于命题的个案研究、命题与范畴在中国美学发展中的功能研究等已有所成果,但现今的美学领域对命题研究的要求更为迫切。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们需要从具体的学科角度扎实推进命题研究。

与命题紧密相连的是范畴。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学领域,范畴研究占据了重要地位。众多学者在范畴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文论还是美学,都已经深入且进入体系化的层面。诸如“志”“情”“象”“境”“神”等范畴,在中国美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而许多美学命题,如“心物感应”和“情景交融”,实际上是由这些范畴衍生而来。

谈及为何需要关注范畴与命题的关系时,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许多由范畴扩展而来的命题,在中国美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如韩林德所指出的,中国美学史中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如“道、气、象”等共同建构起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宏大理论体系。这些范畴和命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呈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丰富内涵和特点。西方的命题表述方式也为我们理解两种文化的某些特点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如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在《文艺争鸣》上发表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中西文化的某些特点或可通过对两种文化的命题表现有所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构建中国特色美学体系,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的美学命题及其与范畴的关系。在当代文艺批评中,更应该运用这些美学命题作为理论基础和评价标准,使文艺批评更加深入、准确和有说服力。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文艺批评的水平和质量。这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当代文艺实践的深刻反思和提升。通过这些美学命题的运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美学的精髓和特点,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美学体系贡献力量。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