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目光所及,一只可爱的卡通大熊猫形象跃然眼前,它手持火炬,名为“蓉宝”。这只不仅是即将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吉祥物,更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符号。实际上,“蓉宝”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身份——一只真实存在的大熊猫。
回溯到去年八月,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蓉宝”的命名仪式正式启动。经过一场公开的票选活动,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只乳名叫做“芝麻”的大熊猫被选中。自此,“蓉宝”这个名字正式成为它的身份标识,并被载入了大熊猫族谱之中。
谈及“蓉宝”的命名过程,其实只是大熊猫命名方式的冰山一角。大熊猫的命名有着独特的流程,每一个新生的大熊猫幼仔都会拥有一个亲切可爱的乳名。乳名的由来丰富多彩,对于双胞胎而言,通常取名“大”“小”,如“晶大”和“晶小”;对于拥有多个幼仔的熊猫妈妈,其后代则按出生顺序以“大”“二”“三”等数字为名。饲养员还会根据幼仔的外貌特征、性格或是结合地名等元素来为其取名。例如,“毛笋”“毛豆”“萌大”“萌二”“萌三”等。这些乳名虽然亲切,但终究只是临时的标识,真正被纳入国际通用的大熊猫族谱的名字才是它们的正式身份。
说起正式名字,我们不得不提大熊猫族谱中的命名体系。每只大熊猫都会获得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如同人类的身份证号。这个编号对应的名字就是大熊猫的正式名字。这些正式名字的选取有着一套完善的规则和要求,旨在体现大熊猫与族群的关联,便于科研过程中的追踪和辨识。
被载入族谱的大熊猫名字,其取名方式更为正式,影响力也更大。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公开征集、官方发布、公益冠名以及沿用乳名。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名字,都是对大熊猫的一种赞美和祝福。比如,曾有一只出生于奥运会首日的大熊猫通过公开征名活动被命名为“奥莉奥”,寓意着奥林匹克精神与大熊猫文化的融合。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幼仔也有机会接受命名,比如成都旅法大熊猫“欢欢”诞下的幼仔被命名为“圆梦”,象征着中法友谊的深化。还有通过公益认养获得取名权的企业或个人,他们为大熊猫命名并推广保护理念。
作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现了大熊猫命名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这些背后蕴含着人们对大熊猫的热爱与关怀,也展现了大熊猫作为国宝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了解大熊猫的命名文化有所帮助。
(注:流产网已过滤掉与文章无关的内容。)